年齡越往上
發現自己的法令紋跟淚溝
化妝的時候還要額外再提亮
發覺自己真的老了
也希望大家能推推可以用什麼方式改善
回到最美的年紀、找回最好的自己,是多少人追求的夢想?!然而,每個人心中的「最好」,各有不同的定義,許多專業人士也開始重新界定美的意義,並不斷尋求日益進化的科學技術和專業醫學,融合高端美學,為人們提供最好的美容解決方案。美平方哲學,從追求個性化的「美學之道」開始!對美平方診所的執行長林佳雯、院長許至偉醫師來說,美,不是「複製」別人的經驗,而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打造「個性化」的體驗。這就是為什麼診所以「平方」為名,而不是立方、甚至n次方,「我們剛剛好就好!」林佳雯認為,只要比原本的你來的年輕、健康,或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少個5歲、10歲,剛剛好就好,「所以我們不做過多的、誇張的療程。」這也正符合消費者追求「看不出來」自然效果的趨勢。「美平方」的美學之道:平衡健康、美麗、成長、自信,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下,希望幫每個人找回最好、最美的自己。圖/美平方健康美學診所提供。不斷提升的專業素養,為顧客提供最好的美容解決方案美平方提供的不只是「剛剛好」的平衡美學,對於專業素養的提升、技術精進的追求,也是業界難得一見。身為執刀20多年的外科醫師,同時兼具營養醫療、細胞治療技術專業,許至偉院長深切感受到臨床經驗和學習交流的重要。「學習很重要,才能讓技術不斷進步。」他進一步說明,很多優秀的醫師執業多年,往往都會發展出自己獨到的手法,或是更好的療程,透過研討交流,不時可以激發出更好的創意,「不同的case,可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法,來解決客戶的問題」,就像最多輕熟女御用的玻尿酸,要從哪裡下針?尖針或鈍針?劑量要多少?絕不是一套量化的SOP可以完美達成使命的!「很多經驗不是從教科書或說明書裡就可以學到的」,搭配高端的科技,為顧客提供最好的美容解決方案,這也是美平方堅持的使命。美平方的護顏之道:「逆齡養美x提升顏質」顛覆一般醫美診所的,還有畢業自化妝品科技研究所的執行長林佳雯,因為女兒從小就是過敏體質,不希望他從小就使用太多含類固醇藥物而走上了自行研發天然保養品的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己的女兒也能使用。進而催生了精華露、穀胱甘肽精華等產品,成分講究以天然花草純露為基底,專注於成分的單純和高效性,無意中也催生了美平方線上商城的誕生。「醫美療程的術前、術後絕不能偷懶不保養!」林佳雯執行長強調。不管是雷射或是音波、電波,因為熱能的關係,皮膚會有乾燥、熱腫等問題,所以術後的修復很重要。想要讓醫美效果更加分、縮短醫美術後恢復期,不同的醫美療程都有其對應的術後保養照護方式,美平方進一步設計以修護肌膚和養膚為核心的療程,不僅能有效修護肌膚,更能放鬆身心靈,帶來全面的舒適感受。搭配西班牙皇家御用的細胞修復利器-「INDIBA英特波」,也是美平方「逆齡養美x提升顏質」的秘密武器。從放鬆、修復到美顏,INDIBA英特波為身體注入全新生命力擁有細胞治療技術醫師認證的許至偉院長,相當注重INDIBA英特波全方位的能力。透過與眾不同的448kHz頻率,調節細胞平衡,提高細胞的新陳代謝,促進1細胞再生,激活身體機能,可以應用在美容、體雕、復健…等多個領域。「INDIBA英特波是一款對病人很友善的機器」許至偉院長直言,正常的醫美療程,無論是埋線、各種微整型、電音波甚至是最基本的雷射療程,對皮膚組織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但INDIBA英特波利用的是與其相反的原理,在非侵入與無熱傷害的前提下,達到皺紋與細紋改善的效果,其對細胞產生的正面影響更是為人體帶來了多面向的幫助。在日本,INDIBA是只有在高階診所才看的見;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診所引進INDIBA,希望帶給顧客更好的體驗。尤其是在縮短術後修復時間這點,林佳雯執行長自己就親身體驗過,她發現打完雙下巴的消脂針後,再結合INDIBA的治療,原本大家很在意的術後腫脹問題很快消下去。原本手腳冰冷的她,也在持續的施作INDIBA後,手腳暖呼呼的,連過去容易手麻的問題也一併得到了改善。「通常血液循環不好,也容易造成肩頸痠痛,INDIBA不僅改善了他的循環,達到放鬆效果」根據官方提供的文獻報告,INDIBA英特波在2對抗脂肪形成、及3橘皮組織也有一定的幫助。圖/美平方健康美學診所提供。給消費者合理的期待值,打造健康、美麗、自信、成長不過,許至偉院長提醒INDIBA的療程通常需要4-6次,每次半小時,並非一次見效,但這也符合美平方「不要過度治療」的理念。通常他們在接受顧客的諮詢時,也會詳細說明,不致造成客戶的過度期待。「所有的醫療還是要在專業之上去做諮詢,而不是在銷售」,不讓診所員工背負業績壓力,而是從顧客真正的需求出發,才是美學之道的核心理念。曾有一位家裡從事辦桌業的媽媽,70幾歲了,因為滿身曬斑來求診。當許至偉院長幫她去除掉曬斑時,媽媽笑的超開心,她說「我從來沒有這麼漂亮過!」這也是許至偉院長成就感的來源。「哪怕只是一點點改變,當自己開始有自信了,甚至願意讓自己變得更好、身心靈就會不斷的成長。」很多媽媽也因為變美、變自信的過程,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美平方甚至打算為這些媽媽們打造一個專屬的親子空間,歡迎媽媽們帶著老公跟孩子一起在舒適、自在、無壓力的空間,找到最好的自己與健康幸福的時光。❤️ 想了解更多關於美平方健康美學診所❤️☎️ 02-25507119? 台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19號二樓之一⭕️美平方健康美學診所官方網站⭕️ Instagram⭕️ Facebook⭕️ Line@官方帳號參考文獻: Hernández-Bule ML, Paíno CL, Trillo MÁ, Úbeda A. Electric stimulation at 448 kHz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4;34(5):1741-55. doi: 10.1159/000366375. Epub 2014 Nov 12. PMID: 25427571. Hernández-Bule, M.L., Martínez‐Botas, J., Trillo, M.Á., Paíno, C.L., & Úbeda, A. (2016). Antiadipogenic effects of subthermal electric stimulation at 448 kHz on differentiating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13, 3895 - 3903. Pinto R, Frisari P*, Landivar P*. Monopolar Capacitive / Resistive 0.448 MHz in Cellulite. Medicina Estética. 2009; 19:32-39 (*) Pinto Institute, Buenos Aires
醫美圈圈
許多人都深受肌膚上的斑點困擾所苦。不論是歲月的痕跡、紫外線的嚴重曝曬,或是其他各種內外在因素,斑點似乎已成為許多人不得不面對的肌膚問題,擁有美麗無瑕的水嫩肌膚不再只是夢想!隨著醫美科技不斷進步,市面上有許多雷射療程能讓你揮別斑點,讓你不必再將濾鏡開到最大、塗抹厚重遮瑕,給你一張清爽無瑕的肌膚。但在迎接雷射療程之前,療程前的準備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就讓小編來一一為讀者解說雷射療程前的重要事項和施作過程,讓療程能夠順利進行和提升安全性。除斑雷射療程前5大重點須知在踏上美麗的旅程前,絕不能忽視雷射療程前的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以下是關鍵事項: 尋求專業醫師諮詢: 在考慮雷射療程之前,諮詢專業醫師是首要條件。醫師能夠評估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並且需要徹底了解每位消費者的需求,以提供適合的療程方案,因此,與專業醫師保持良好的溝通極為重要!由於每個人的膚況都不同且獨特,專業的醫師建議也能提供客製化的療程計畫,讓你在療程中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避免曝曬:長時間暴曬於陽光下可能刺激黑色素細胞增強,曝曬過度甚至可能增加雷射療程時的風險。因此,在療程前的一週,應避免陽光曝曬。若無法避免外出,切記務必做好防曬措施,以有效保護肌膚。 避免使用特定保養品: 在雷射療程前,醫師會建議暫停使用某些保養品,尤其是含有強酸性或刺激性成分,例如去角質、含酒精類、果酸等。暫停使用以上這類型的產品能降低皮膚的敏感性,以確保療程效果穩定。 特殊藥物和疾病:某些藥物或疾病會出現傷口癒合不良、血流不止等問題,因此在療程前,請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是否有遺傳性疾病或是其他慢性疾病、長期有服用哪些藥物,醫師將會嚴謹評估是否適宜做雷射療程。 其他特殊狀況:懷孕、使用心律調節器、光敏感、或有嚴重糖尿病等,不建議進行雷射療程。如果在近一個月內接受過注射填充物,例如玻尿酸、晶亮瓷或肉毒桿菌,請務必主動告知醫師。一次掌握除斑雷射完整步驟 資料填寫首次前來診所的消費者,需填寫詳細的個人資料,同時告知診所平時用藥習慣、過敏史、懷孕狀況或重大疾病,以及最近一次是否有進行雷射或其他醫美療程的時間點等資訊。為此特別提醒,這些資訊的必須誠實回答,因為將直接影響到後續的療程評估。建議填寫得越詳盡越好,以確保療程效果和安全性。 療程前諮詢不論施作任何一項醫美療程,療程前與醫師諮詢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更是左右成效的關鍵因素。醫師將根據患部狀況和個人需求,制定療程次數、頻率、以及能量分配等方案,讓最終的療程成果能夠更貼近彼此期望的目標。 清潔洗卸療程前會在臉部施行敷麻藥,以減緩療程過程中的痛感。在這之前,必須先將臉部洗卸清潔完成。一般建議在療程前只需簡易抹上防曬或隔離霜,方便後續清潔;即便帶有妝容也無需擔心,每間診所備有相應的卸妝產品,以供消費者使用。洗卸完畢後,診所會為消費者拍下施作前各角度的部位照片,以利後續療程後比對。 患部敷麻藥有鑑於每個人對痛感程度不同,為使療程更加舒適,診所會在療程前敷麻藥,時間約20至30分鐘左右。 衛教說明敷上麻藥後等待期間,護理人員會詳細向消費者說明療程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以及療程後應注意保養事項。建議消費者在這段時間可隨時提出任何疑問,護理人員皆會竭誠的解答。 正式療程正式進入療程時,醫師會備妥療程機器,並為消費者戴上護目鏡,以避免雷射對眼睛的傷害,部分診所會提供壓力球讓消費者抒發痛感。接著,根據臉部不同的問題,醫師將依序進行各部位的療程。如果療程進行中,有感到劇烈疼痛或不適,請隨時向醫師反應。溫馨提醒,療程期間請勿叫喊或轉動頭部,以免誤擊其他部位,建議以舉手的方式通知醫師。 療程後舒緩鎮定療程後,臉部會出現輕微紅腫和溫熱感,為了緩解這些症狀,護理人員會提供冰敷鎮定施作部位。約1-2小時後,溫熱紅腫逐漸減緩消退。療程後切記!需要注重保濕和防曬,讓肌膚能夠快速回復達到最佳狀態。除斑雷射療程後注意事項 術後當天皮膚會有些微紅腫、刺痛溫熱感,屬正常現象。約數小時候會逐漸消退減緩,視皮膚狀況冰敷、擦退紅藥膏。 療程後24小時內,皮膚表皮會開始新生,療程區域出現粉刺或痘痘發炎屬正常反應,只需加強保濕即可。 如果是刺青療程,請避免讓傷口接觸水,約1~2天內結痂,隨後在7~14天內結痂會自然脫落。切勿用手摳抓痂皮,以免引起感染。 療程後建議強化保濕和防曬措施,可選擇使用含有玻尿酸、Q10、膠原蛋白等滋潤修護成分的產品或面膜。 療程後約3至4週會出現痂皮脫落,如果退紅後皮膚顏色相較之前暗,屬正常色素代謝過程,會逐漸恢復褪去。 於療程後的第一週,請勿前往游泳池或高溫環境,例如泡湯、三溫暖、烤箱等設施。 於療程後一週內,請避免進行臉部去角質、雷射光療、以及使用果酸類和美白產品,同時請加強保濕和防曬工作。 療程後請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例如辛辣、酒、菸,避免影響膠原蛋白增生。除斑雷射施打頻率探討雷射療程的頻率取決於個人具體情況和需求。一般而言,雷射療程的時間間隔可能在數週到數月之間,視療程種類、目的以及個人膚況而有所不同。有些療程可能需要一系列的連續治療,而其他療程可能每隔一段較長的時間進行一次。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可以根據膚況和需求制定出最適合的療程方案。
(圖/凡登整形外科-林彥斌醫師提供)(許英哲醫師,Dr.Henry, 蕭彥彰醫師與我,還有許多與會的醫師。圖/凡登整形外科-林彥斌醫師提供)聽負責統計的工作人員說6/14預告6/21當天早上9點開放報名,35個名額,不到10分鐘就額滿。或許是因為蕭彥彰教授的聲名遠播,也或許是台灣有一陣子沒有這類教學活動,總之,得知當下還是蠻開心的。知道有很多充滿學習熱忱的醫師,才是這一個領域互相成長的動力。但看到名單,有一半以上都是很有經驗的醫師,難免會有點壓力,生怕有甚麼環節不完美,都會有辱「示範手術醫師」的名號。或許一般人會很好奇 為什麼外科醫師對示範手術會這麼熱衷?(100年前的示範手術。圖/凡登整形外科-林彥斌醫師提供)套句食神裡面的經典台詞 「就好像游泳跑步一樣,還不是你做甚麼,他也做甚麼嗎?」(圖/轉載自網路)其實,示範手術對於外科醫師來說,一直都是一種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就跟做菜看食譜一樣,只從文字描述去想像,跟有人在你面前做一遍,能傳達的細節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但畢竟大家是付費來學習的!如果沒有一點特別的內容,那大家在家裡看youtube就可以了。在跟蕭大師討論過後,決定現場示範 『軟硬骨鼻中膈』的隆鼻手術。這是一種只有少數醫師會做的手術方式,可以讓醫師在決定使用鼻中膈作為主材料時,有更多的材料,做出更穩定的結構。(可參考:軟硬骨併用的鼻中膈在鼻整形中的應用)在2016年開始發展這項技術時,根本還沒有論文跟教科書提出來過,相信來參加的學員裡面大部分都不太熟悉這個技術,應該可以讓參加的學員有帶回一些東西的感受。一般人可能不太能理解這個手術有甚麼特別,亞洲人通常是需要鼻子增高。如果很塌的 當然就是用肋軟骨沒有異議,但也不會每個殺雞都用牛刀。有一些只需要些微增高的,條件允許時,是可以選擇以鼻中膈為主材料省去肋骨疤痕的。偏偏鼻中膈又特別難搞,術中容易有意外。像是取下來不夠長不夠大,或者撥離過程造成鼻中膈或鼻黏膜破裂,反而需要更多材料來修補等等,導致結構重建不夠穩定,術後坍塌變形。因此很多醫師不敢選擇單純使用鼻中膈來手術(更不要說拿來示範,我一定是瘋了)。而這個『軟硬骨鼻中膈』一起取下來使用的方式,則讓我們在選擇以鼻中膈為主材料的時候,有效避免上面提到的問題,在材料上的使用更有餘裕,使結構更加穩固。但最重要的觀念!還是要選擇合適的病人,不是要把它當成肋軟骨的取代物去做鼻中膈做不到的事。所以當二月份知道9/8要辦這場示範手術,光是找合適的病人就找了三個月…《點擊看完整文章介紹》文章轉載自「凡登整形外科-林彥斌醫師專欄」
林彥斌 醫師
你是否曾發現過皮膚上突然長了一顆小包包,像是粉刺一樣,卻又不太確定是什麼東西?其實那可能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粉瘤」,聽起來好像很嚴重,但其實它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那粉瘤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該怎麼處理和預防呢?今天就帶你一起了解粉瘤的真相,從它是怎麼形成的,到該怎麼治療和避免,讓你不再對這個皮膚問題感到困惑!粉瘤是怎麼來的?看似粉刺,其實暗藏小囊袋!粉瘤,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 表皮囊腫。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放大版的閉鎖性粉刺,常出現在臉上、頭皮、脖子、耳朵,甚至身體的軀幹部位,但四肢比較少見。粉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可能只有幾公釐,也可能長到幾公分。一般情況下,粉瘤的顏色和皮膚相近,但一旦感染或發炎,就會變得紅腫,甚至讓人覺得不舒服。跟粉刺最大的不同是,粉瘤裡多了一個小囊袋。醫學上認為,這多半是因為粉刺發炎或皮膚受傷後,毛孔的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才形成這種特殊的囊袋結構。簡單來說,粉瘤就像皮膚裡的小囊袋,一旦發炎或感染,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得儘快處理!粉瘤是如何形成的?揭開囊袋的秘密粉瘤的囊袋其實是由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組成的。正常情況下,皮脂和角質應該會通過毛孔排出,但當這些物質被囊袋包圍後,慢慢積累,就變成了粉瘤。有些粉瘤中央會有一個小開口,有些則沒有。對於有開口的粉瘤,露出的皮脂和角質會被氧化,形成像黑頭粉刺一樣的小黑點。如果你擠它,有時會擠出膏狀的皮脂和角質,這些流出來的東西有時還會帶點難聞的味道。粉瘤發炎怎麼辦?別亂擠,這樣做才對!大多數粉瘤一開始只有2~3毫米大,而且通常不會疼痛。但如果細菌感染引發發炎,周圍的皮膚可能會變紅、腫脹、發熱,還會有刺痛感,甚至可能出現膿包。所以醫師通常不建議自己擠粉瘤,因為這樣容易把細菌推進去,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感染,比如蜂窩性組織炎或敗血症,讓治療變得更困難。如果粉瘤發炎,可以先用熱毛巾敷敷,緩解不適,但最重要的還是儘快找皮膚科醫師診治。粉瘤有哪些治療方式?治療粉瘤的方式其實有不少選擇,像是痘痘針注射、口服藥、外用藥膏、雷射治療、甚至手術切除等。不過,治療的關鍵在於「囊袋」,無論是找美容師處理、吃藥、擦藥或由醫師切開引流,若沒有處理囊袋,粉瘤還是有可能復發。如果希望徹底治療,最好的方式就是儘早手術,尤其是粉瘤還小的時候,手術疤痕會比較小,恢復也比較快。如果你擔心疤痕或有時間上的考量,可以考慮找整形外科醫師進行手術,這樣術後效果通常會比較好。外用藥或口服藥有些人一開始發現粉瘤時,因為它不痛也不癢,所以沒太在意,通常會等到粉瘤被擠壓破裂或感染發炎,才會去看醫生。這時候,由於粉瘤已經發炎,醫生通常會開抗生素和止痛消炎藥來先控制感染,再進行後續治療。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粉瘤本身沒有發炎,使用抗生素是沒有用的喔!雷射有些人擔心手術去除粉瘤後會留下疤痕,尤其是在顯眼的部位,這時候可能會考慮用雷射來解決。雷射雖然能讓外觀改善,但它無法把粉瘤裡的囊袋去除,所以治療後粉瘤還是有可能再度出現。如果粉瘤已經發炎或感染,醫生通常會先用消炎藥物來控制發炎,等到情況穩定後,再進行後續治療。痘痘針有些患者會選擇使用痘痘針,也就是局部類固醇注射,來減輕粉瘤的發炎和腫脹,因為類固醇具備強效的消炎效果。不過,許多醫師並不推薦這種方式,因為它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最常見的是注射後可能會出現凹陷,這些凹疤通常需要3到6個月才能恢復,但有時也可能無法完全回復,最終留下永久凹痕。而且,這種治療只是減少發炎,粉瘤裡的囊袋還在,沒有完全清除,導致復發的機會較高。手術選擇醫院進行粉瘤切除,因為有健保給付,費用較低。但傳統手術可能會留下明顯疤痕,且等待時間較長。如果想減少疤痕或縮短等待時間,可以考慮到整形外科診所進行微創手術,約30分鐘完成,費用約1萬至3萬,根據粉瘤大小和位置而異。粉瘤不再是困擾!教你如何預防與正確處理粉瘤的確切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大多數認為是因為粉刺或皮膚受傷,導致毛囊周圍的細胞增生,從而形成囊袋。裡面的內容物其實是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角質代謝物。因此,想要預防粉瘤,首先要避免亂擠粉刺,避免傷到皮膚,並且保持飲食清淡,避免用過熱的水洗臉,這樣也能幫助控制皮脂分泌。粉瘤通常是良性的,不會變成惡性腫瘤。如果突然發現粉瘤外觀有明顯變化,最好還是去看醫生,雖然發生惡性變化的機會非常低。醫師會根據情況和你討論是否需要手術。手術後的疤痕通常不會很明顯,具體還是看傷口的大小和位置。粉瘤雖然看起來讓人困擾,但大多數情況下它是良性的,並不需要過度擔心。最重要的是,若發現粉瘤有異常變化,及時就醫是最好的處理方式。透過預防和正確的處理方式,我們能有效降低粉瘤的困擾。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刺激皮膚,讓你遠離粉瘤的困擾,保持肌膚健康!若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專業的醫療建議,隨時歡迎向醫師諮詢,一同守護美麗與健康!★溫馨提醒★ 小編要提醒大家,醫療並非單純的商業交易,所有的療程都伴隨著風險。因此,作為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合適的醫療方案,以確保安全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