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案療程類別:靓白點滴
2. 個案性別:女
3. 個案年齡:26-35歲
4. 醫師:女性美學沈怡岒醫師
5. 醫師說明:透過粉絲專業來到秘境美學診所,想改善曬黑的肌膚,女性美學沈怡岒醫師表示可以施打靓白點滴,淡化斑點、抑制黑色素形成,並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使肌膚緊實有彈力。

 


 

全部留言
不能錯過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More
4D無痕美腹術讓妳產後重返自信、一次療程輕鬆駕馭比基尼

產後外型的變化,是很多媽媽的困擾,即使已經很努力運動、控制飲食了,鬆弛的肚皮,皮膚因快速擴張而產生的一條條紋路,還是無法復原。甯寓美學的創辦人暨院長鄭黃中宇醫師特別明白,他在診間常常遇到許多身材恢復良好的新手媽媽,面露憂色地問說「我的肚皮再也回不去了嗎」?產後身材走樣,是許多媽媽們的痛,尤其鬆垮的肚皮,更是運動節食也無法復原,鄭黃醫師就常遇到許多新手媽媽們求助。圖 ∕ 甯寓美學診所提供。腹部鬆弛好困擾,美腹療程知多少造成腹部鬆弛、妊娠紋的原因多半與肥胖、懷孕有關。當腹部的皮膚和肌肉被過度撐大,就會導致彈性結構受損,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妊娠紋。即使控制體重、減少體脂,讓腰圍縮小,但已經撐大的皮膚無法完全回復,就形成了鬆弛的狀態。常見的美腹療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波或音波治療,例如魔方電波、鳳凰電波、海芙音波等,主要作用是緊實鬆垮的輪廓,但對於肚皮的皺紋、妊娠紋效果比較有限,且因為探頭較大、痛感明顯,也讓許多女生遲遲不敢嘗試。另一種則是傳統的拉皮手術,透過切除多餘皮膚達到緊緻效果,對於腹直肌分離造成的鬆弛特別有效。但傷口面積大,加上術後的恢復期漫長,還得長時間穿塑身衣,對於需要照顧家庭的媽媽來說是額外的負擔。此外,手術還可能留下明顯的疤痕,也讓不少求診者卻步。4D無痕美腹術只需一次療程,就能有非常明顯的改善,4-6週就能恢復少女時期的美腹。圖 ∕ 甯寓美學診所提供。4D無痕美腹術-緊緻、拉提、淡化紋路看著求診者猶豫、失落的神情,鄭黃醫師心想「難道就沒有更安全、有效、修復期短的美腹技術嗎?」查閱了大量國外醫學文獻後,鄭黃醫師新創了4D無痕美腹術,顧名思義療程後無須恢復期,也不會留疤痕,輕鬆重回緊緻的狀態。不僅可快速擺脫腹部鬆弛,也能讓妊娠紋淡化。(如果是已經有色素沉澱的妊娠紋,建議搭配雷射或微針,才能更有效改善。)4D無痕美腹術治療後可以立即從事日常活動,忙碌的新手媽媽也不用擔心,療程後也能輕鬆應對家事及照顧小孩。此外,4D無痕美腹術還可針對不同層次的組織進行調整,收緊深層的筋膜,讓腹部曲線更緊實漂亮。如果求診者本身的腹部脂肪較多,也可以搭配消脂療程,讓腹部整體線條更加完美。治療前治療後案例媽媽接受4D無痕美腹術治療時45歲,產後第7年,不只曲線更緊實,連過去因懷孕撐大造成的表皮鬆弛也改善許多。圖 ∕ 甯寓美學診所提供。讓時間成為緊緻的助力4D無痕美腹術只需一次注射,90%以上的患者都顯著改善效果,一次療程就能讓妳在今年夏天穿上比基尼。然而,注射後大約需要等待4-6週效果才會出現,因此3-4月是最適合進行4D無痕美腹術的時間點,等到初夏一到,短版上衣、比基尼都能輕鬆駕馭。一般來說,4D無痕美腹術效果約可以維持1-1.5年,但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體質可能有所差異,因此每年僅需回診治療一次,就能夠讓產後鬆弛的腹部回到少女時期般的緊緻,讓媽媽們產後也能寵愛自己、重拾自信。「4D無痕美腹術」推出至今,獲得極高的正面迴響。不僅因為與傳統手術或熱門電音波療法相比幾乎沒有疼痛感,術後也不會留下明顯痕跡,加上價格優勢,很快就成為求診者找回自信的最佳選擇。但是4D無痕美腹術需要醫師豐富的針劑經驗及解剖學的知識,目前全省只有12-15家認證診所,務必確認原廠認證貼紙,才能確保達到完美的美腹效果。為了讓求診者能有更安全、有效、修復期短的美腹療程,鄭黃醫師查閱了大量國外醫學文獻後,新創了4D無痕美腹術。圖 ∕ 甯寓美學診所提供。「4D無痕美腹術」陪妳找回最亮麗的自己有一位四寶媽讓鄭黃醫師印象特別深刻,五十多歲的她將自己狀態維持得非常好,談話間也可感受到她對生命的熱情。但一拉起衣服,她神采飛揚的臉龐瞬間黯淡,原來最近她迷上潛水,但每次看到漂亮的比基尼就會想到自己鬆弛的肚皮,真希望能像年輕時一樣自信的展現美麗。經過「4D無痕美腹術」後,她如願穿回比基尼,自信的提升也讓整個人更加耀眼了!「孕育新生命」是每位媽媽偉大的超能力,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別忘了關愛自己的身心。愛自己,就是讓自己重拾最亮麗的模樣。若想了解更多關於「4D無痕美腹術」的資訊,歡迎諮詢甯寓美學診所。尤其鄭黃醫師的夫人,正是「4D無痕美腹術」的受益者,她的親身經驗,定能給予最真誠的建議與分享。點我連結到甯寓美學診所

粉刺是什麼?了解粉刺種類與原因,日常預防小妙招公開!

粉刺是許多人面臨的肌膚困擾,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反覆出現,讓人懊惱不已。但你知道粉刺是什麼嗎?粉刺的形成其實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從皮脂分泌、角質堆積,到毛孔阻塞,這些都是粉刺的原因之一。粉刺主要分為黑頭粉刺和白頭粉刺,這兩種常見的類型最容易出現在臉部不同區域。想要有效預防粉刺,其實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日常護膚小妙招,來維持清透肌膚,遠離粉刺困擾。粉刺是什麼?粉刺的形成與皮膚的代謝過程息息相關,通常會出現在臉部的各個區域,如額頭、臉頰、鼻子和下巴等。當皮脂腺正常分泌油脂時,肌膚能夠保持適當的潤澤度。然而,若油脂分泌過多,並且毛囊因角質化異常而被堵塞,就會導致粉刺的產生。隨著毛囊被堵塞,內部的氧氣含量降低,這使得厭氧性痤瘡桿菌得以迅速繁殖,最終促使粉刺演變為痘痘。此外,若多餘的老廢角質未能及時清除,或是護膚、清潔及卸妝的方式不當,都會使毛孔更容易被堵塞,成為粉刺形成的另一項主因。造成粉刺的原因?對於許多人來說,過多的油脂會滯留在毛孔中,特別是如果毛孔裡還有老化的角質,這樣就容易造成堵塞,最終導致粉刺的形成。保持良好的護膚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粉刺發生的風險哦! 荷爾蒙變化:導致油脂分泌增加。 角質細胞:當毛孔中的角質細胞阻擋了油脂流動時,情況將會更加惡化。 化妝品與保養品:如果這些產品殘留在毛孔內,會進一步惡化堵塞問題。粉刺的種類有哪些?粉刺主要分為開放性和閉鎖性兩種。開放性粉刺是由毛孔裡的老化角質和油脂混合而成,毛孔的開口是暴露的。而閉鎖性粉刺則是表面有一層堆積的角質,遮住了毛孔。黑頭粉刺(開放型粉刺)大多人會誤解,以為鼻子上的小黑點是因為灰塵造成的,但其實並非如此。粉刺的形成主要源於毛孔內的老化角質與油脂的混合。當毛孔開口沒有被角質覆蓋時,粉刺會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進而氧化變黑,這就是所謂的黑頭粉刺,也稱為開放型粉刺。這種粉刺最常出現在鼻子、下巴或額頭部位。白頭粉刺(閉鎖性粉刺)白頭粉刺,它的表面覆蓋了一層角質,因此不會因為接觸空氣而氧化變黑。這種粉刺看起來像小小的白色顆粒,與青春痘類似,但不會紅腫。會出現在臉部的任何地方,常發生在額頭、臉頰和眼下。相對於開放型粉刺,閉鎖性粉刺的處理較為困難,因為表面堆積的角質若處理不當,容易引起皮膚發炎,最終變為青春痘。避免使用這些方法去除粉刺 撕除式面膜撕除式面膜利用黏性將浮在毛孔表面的污垢拔掉。其實,這些大多是皮脂管絲,屬於皮膚正常分泌的油脂,而真正的粉刺通常無法完全去除。雖然撕掉面膜後肌膚會感覺光滑,但過程中容易損傷角質層,導致發炎和破皮,讓毛孔變得更大。因此,不建議採用這種方式來清除粉刺。 雙手擠或使用粉刺棒許多人喜歡用粉刺棒或粉刺夾親自清理粉刺,還有些人直接用手或指甲摳出來,這樣做其實很不妥!不僅會傷害肌膚,還可能導致紅腫和擠壓痕跡,甚至脫皮。而且,指甲裡面藏著很多細菌和污垢,即便雙手已經洗過,這種清除方式都不值得推薦。保持肌膚清透!預防粉刺的日常小妙招 1.睡眠時間充足每天至少要有7到9小時的充足睡眠,養成不熬夜的習慣,這樣能幫助身體運行得更順利。不足的睡眠和壓力會打亂生理時鐘,影響荷爾蒙分泌,進而讓毛孔的角質和皮脂過度產生,最後卻演變成可怕的痘痘。記得給自己足夠的休息,才能擁有健康的肌膚!2.攝取清淡飲食要擁有健康的肌膚,飲食上最好避免油膩、甜食、乳製品和辛辣食物,因為這些都會刺激皮脂過度分泌,導致粉刺和痘痘的產生。相對的多吃高纖維的蔬菜水果和多喝水,對身體代謝和皮膚狀況都有很大的幫助! 3.適度清潔洗卸如果長時間化妝卻沒有好好清潔和卸妝,臉上的彩妝和空氣中的污垢會留在毛孔裡,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粉刺。反之,過度摩擦臉部以為這樣能卸得乾淨,卻會傷害肌膚,導致分泌更多油脂,讓毛孔更容易堵塞。洗臉後如果感覺不到緊繃,才是正確的做法,所以適當的清潔力道和卸妝方式都非常重要! 4.挑選保養護健康粉刺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皮脂分泌過多。很多人在年輕時的出油量明顯減少,仍會面臨粉刺和痘痘的困擾。使用如A酸、水楊酸等成分,可以促進肌膚細胞的新陳代謝,改善角質問題,能為肌膚創造不易長痘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你會發現肌膚逐漸變得光滑,粉刺問題也會有所改善。★溫馨提醒★小編要提醒大家,醫療並非單純的商業交易,所有的療程都伴隨著風險。因此,作為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合適的醫療方案,以確保安全與健康。

外泌體元年,看台灣如何追趕上韓國外泌體

2024整形醫美趨勢專題報導 – 再生醫學科技在台灣,今年堪稱是「外泌體(Exosomes)元年」。但你知道什麼是外泌體嗎?外泌體是細胞釋放的微小囊泡,含有蛋白質、生長和修復因子以及DNA、RNA等核酸分子,可於細胞間進行溝通,使其近年來在再生醫學和醫美領域之應用上受到高度關注。 有趣的是,台灣對於外泌體向來是新藥與醫美共存,新藥針對疾病治療,醫美則專注於保養與修復。譬如:2022年成立的『諾承生技醫藥』目前代理的外泌體產品,除了來自於「長春藤生物科技」的自體周邊血幹細胞外泌體,還有臍帶血、脂肪間質等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可同時滿足醫院及醫美診所之需求。 深耕再生醫學25年,台灣第一家幹細胞上市櫃公司「訊聯生技」亦於2022年成立『訊聯細胞智藥』,以外泌體的全球代工研發為定位;目前動物及人類來源的外泌體均取得國際化妝品成分命名法(INCI)認證,已可列入國際化妝品成分表,植物來源則還在進行中,進展十分迅速;去年,又與韓國政府扶持的新創公司Metapore一起合作,展現進軍國際市場的雄心。但鮮少人知道,其實韓國是全球最早為外泌體產品提供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尤其在化妝品領域,也因此造就韓國ExoCoBio至今已成為國際前四大外泌體研發公司,深受醫美界喜愛;譬如:旗下品牌『魔泌ASCE+』取自於大馬士革玫瑰外泌體精萃,將其產品使用於皮膚、頭髮及私密處,但只將其作為一般保養品有點可惜,待未來台灣的法規進一步鬆綁,若能搭配雷射、微針電波等微創療程,期待能發揮更佳的效果。外泌體在醫美和醫藥領域的應用展現巨大的潛力,尤其台灣的再生醫學實力卓越,希望有朝一日國產的外泌體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崛起,並為抗衰老、皮膚修復及個性化保養等醫美療程上帶來令人期待的效益。註:目前我國衛福部僅針對化妝品含有人源外泌體,經個案審查後可正式使用,尚未有任何一項外泌體藥品取得我國藥品許可及適應症,任何宣稱外泌體療效之行為皆屬違法,「醫美圈圈」提醒消費者務必睜大眼睛。

提眉手術恢復期小撇步!必須留意手術術前、手術疤痕的小細節

為什麼有些人會考慮做提眉手術呢?或許是因為年華不再,臉上的皺紋開始顯現,讓人感到不自在;又或許是因為眉毛位置下垂,給人一種疲憊的印象。透過這項手術,人們可以輕鬆地改變自己的外表,讓眉毛位置更顯年輕、更有神采。提眉手術,也就是將眉毛、前額做提拉的手術,能夠賦予臉部外觀更年輕、緊緻。然而,實現理想的手術效果不僅僅取決於醫師的技術,還需要患者在手術後能嚴格遵守醫師囑咐的事項。這段關鍵期不僅關係到手術結果的最終呈現,更直接影響整體恢復過程是否順利。小編將探討提眉手術的恢復期、術前術後須知、疤痕照護,以利讀者更清晰了解提眉手術。提眉手術前須知事項 蟹足腫或容易形成肥厚疤痕體質的患者應主動告知醫師。 使用抗凝血藥劑成分藥物的患者應告知醫師,包括定期服用的藥物。 術前應戒煙戒酒:建議提前停止吸菸和飲酒,尼古丁和酒精會對術後傷口癒合造成不利影響。 術前避免攝取維生素E、活血性中藥、阿斯匹靈:以預防術後出血,減輕術後腫脹。 如需全身麻醉,術前8小時內不得進食,以降低手術麻醉期間患者發生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術前去除指甲油:如有水晶指甲或塗抹指甲油,前一天必須卸除,以確保術中麻醉血氧值的正確測量。 術前需取下所有飾品:含活動假牙、隱形眼鏡、手錶、戒指、耳環等,以避免手術中的導電危險。 手術當天不得化妝:有利於觀察手術中是否有出血情況。 女性應避免在經期、孕期、哺乳期進行手術。提眉手術術後留意事項 術後的瘀青或腫脹會因每個人體質差異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現。通常在一週內會逐漸減輕,使得手術恢復期相對短暫。 術後疤痕的形成,除了會因為醫師技術和體質差異的影響外,後期的傷口護理也是關鍵之一。建議使用去疤產品能夠有效淡化疤痕。 注意保持傷口的清潔和妥善照顧,以預防感染或傷口癒合困難。 睡覺時可使用枕頭來提高頭部,能防止血液回流引起腫脹。 出門時可上底妝,戴太陽眼鏡以遮擋傷口,但動作要輕柔,防止拉扯到傷口。 由於傷口位置在眼部周圍,應避免做讓眼壓過高的活動,例如哭泣或長時間用眼。 傷口保持乾爽清潔,擦拭時使用消毒過的棉花棒或無菌棉枝,避免細菌感染。 如果有蟹足腫或傷口癒合困難的情況,應在術前告知醫師。 術後3天可透過冰敷以減緩腫脹和痛感,第4天後可改用溫熱敷。提眉手術恢復期一般來說,約10天內即可感受到消腫減退,而眼部周圍可能出現的瘀青,會視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通常會在2週內逐漸消退。在手術後的3至4天左右,傷口可能會有較明顯的腫脹,這時建議進行局部冰敷並多加休息。之後腫脹將會迅速減退,而傷口需遵從醫師囑咐換藥。到了手術後的1週,患者需前往診所回診,以觀察傷口的恢復情況。提眉手術後疤痕的復原解析提眉手術通常會移除多餘的眼皮組織,並進行層層縫合。大多數患者最關心的是手術後形成的疤痕。提眉手術後的疤痕演變如下: 術後1至2週,初期癒合的傷口會呈現紅色,未來疤痕顏色會逐漸變淡。 約1個月左右,疤痕已經淡化,除非仔細觀察,否則不容易察覺。 由於每個人體質差異,有部分人可能在術後暫時出現疤痕變黑的現象,通常需要1到3個月的時間來調整。提眉手術後疤痕如何護理?傷口完全癒合後,可以使用一般的眼霜或其他臉部保養品進行護理。對於積極保養的人,可以考慮搭配使用除疤藥膏。在疤痕完全淡化之前,建議使用眉筆來化妝,以達到遮掩的效果。一旦疤痕穩定,對於眉毛稀疏或對疤痕很在意的人,也可以考慮利用眉毛紋繡等方式進行修飾。延伸閱讀:「靚眉」不是夢!掌握提眉手術費用與眉毛下垂的各種成因★溫馨提醒★小編要提醒大家,醫療並非單純的商業交易,所有的療程都伴隨著風險。因此,作為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合適的醫療方案,以確保安全與健康。